simplenote卡片盒

simplenote是一个挺好的软件,完全纯文本,所有平台包括web同步,有历史备份有导出,可以协作和发布为网页,界面耐看编辑顺滑没有硬伤。这一切还都不要钱,纯粹的慈善项目。我用它存储一些最需要随时更新和参考的笔记。它是我“最长期”笔记仓库之一。

我应该多写点关于simplenote的文章。可惜它实在是简单,没有那么多可以折腾的功能。

那么就谈谈“怎么用simplenote管理笔记”好了。

如果说整个笔记工具领域可以看作一个三层金字塔,最底层是具体的工具和功能,最上层是记录的内容,那中间层就是“如何组织和管理笔记”。显然,这个领域是独立于软件本身的。你可以从一个软件搬到另一个,但始终沿用自己习惯的那一套记录方法。同样,这个领域也基本上独立于笔记内容,不管你记什么,都可以随时换用另一种记录体系。像para、卡片笔记法、无压双链这些话题,就属于这一层。

我现在的笔记体系的形成,深深有赖于在simplenote里培养起来的习惯。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simplenote实在太简单了。简单到只能专注于“添加笔记”这一件事。

完完全全是字面意义上的——它的“添加笔记”和“搜索笔记”是同一个入口。而这个入口在页面最上方。

要找什么?好的,输入关键词。没找到?好的,一键创建新笔记。

这个工作流非常适合这样一种场景——想到什么,打开手机,搜索上次就这个话题写了什么,更新那篇笔记。

就这一点来说,它其实是notational velocity这个软件的精神续作,和nvalt,emacs的deft是同类。

这些软件的共同点,是“把创建、访问和搜索合一”,加上“超轻量级的搜索”——搜索几乎就是筛选。打一个字进去,立刻就能看到筛选结果。

2020年大火的双向链接,就其本质来说,其实就是“超轻量级的搜索”,不是吗?标签功能,就其本质来说,不也是“聚合搜索”吗?

这意味着,“分类”这个任务,可以用“搜索”去完成。只要搜索足够好用。而在simplenote里,我很快就发现,笔记标题可以起到分类作用。例如,我有这么一些笔记标题:

工具
工具 simplenote
工具 simplenote 功能简介
工具 roam research
工具 roam research 自定义css

用空格隔开的关键词,不仅可以轻易搜到,还能按首字母排序,自动聚合在一起。simplenote提供了按创建日期、修改日期、首字母等多种排序方式。平时我会用“修改日期”,而需要浏览某一话题的所有笔记时,只需要利用搜索或首字母排序。

同时simplenote修改标题也极其方便——笔记的第一行自动成为标题,根本不用“右键重命名——确认”。标签功能倒比这个麻烦很多。我一般只给“涵盖多个关键词”的一系列主题笔记加上标签。

使用这样的命名规则后,我发现simplenote已经非常好用了。又过了段时间,我猛然醒悟:这不就是卡片盒吗?

且看卢曼的卡片编号系统是怎么处理同个问题的。它用数字字母交替给卡片编号,形成一个人造的树形结构。例如:

1 笔记软件
1a simplenote
1b roam research
……

要插入一个simplenote相关的主题,需要编号为1a1:

1 笔记软件
1a simplenote
1a1 关于simplenote的历史记录功能
1b roam research ……

回头看看上面simplenote的标题命名规则……等等,好像思路完全一样啊!只是我用自然语言取代了编号而已。

当然,卢曼需要编号来同时进行排序和引用。但我看不出在现代软件里为何还非得用这类编号。只要我采用类似的树结构给笔记起名,就能达到完全一致的效果,可读性还要强得多。

总之,使用simplenote的这段经历教会了我怎么在最简陋(类似于txt+资源管理器)的环境里管理好笔记。环境简陋,意味着这个方法几乎可以迁移到任何软件里,再慢慢进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