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toami
cotoami是piggydb的作者写的新软件,几年前就在开发了,这两天看了一眼,发现功能已经比较完善。
和它的前身一样,cotoami(言網 )是一个相当独特、有自己想法和哲学的个人知识管理(pkm)软件——意思是它基于自己常用的工作流,设计了新的知识管理范式,又给软件里的各种功能和概念起了全新名字。
但大概正因此,它的使用门槛也很高,很少看到介绍它的文章。
它侧重于:
- markdown格式的碎片笔记
- 笔记之间的连接
- 跨平台
- 多个数据库
- 不知道为什么但是有内置世界地图,可能适合研究历史
它可以视作一个碎片版、微博化的roam research,一个现代版的tiddlywiki,或是一个更复杂的flomo。
基本概念
- 一条笔记叫做coto(言/事?)。coto的“标题”是可选的,不过作者称之为summary,很有意思。
- 选中一条笔记,再鼠标悬浮另一条,可以点击“连接”按钮,创建一个ito(糸)也就是联系。ito是可以随意命名的,也就是说比起简单创建联系,还可以记下“有着什么样的关联”。
- 子coto(为什么不叫cotoco呢):在coto下回复,例如我可以存一篇文章的链接,子coto里记录感想和quote。
- flow是coto的时间线。
- 把一条coto pin起来,它就会进入stock,后者类似于一个放置所有“正在使用”的卡片的地方。这个功能是继承自piggydb的,很多软件都有类似的功能或插件,一般叫做workbench。stock里的卡片可以随意交换顺序。stock有自己一个单独的常驻界面,所以可以配合flow一起使用,时时参考。
- cotonoma(言の間)是一个类似于文件夹的概念,彼此可以嵌套,同时和coto之间也可以创建ito。(文档说,其实pin就是把coto连接到当前cotonoma的ito啦。读到这里,你还记得这些名词都是什么意思吗?)
- 转发:把coto转发到别的cotonoma里。
- 提升promote:把coto提升为cotonoma,这样它就可以“包含”其他coto了。(说起来,cotonoma之间可以循环吗?)
ppcp循环
post, pin, connect, promote!
这是作者设计的一个针对cotoami的工作流。或不如说cotoami就是为了它而开发的!
假设我们在做一个项目——就说写一篇文章好了。在post阶段,先创建这篇文章的cotonoma,在其中随意添加coto,想到什么写什么。然后筛选出好想法pin起来。
在此作者列出了几种要pin的coto类型:todo,反复出现的概念,同类事物,不属于这个cotonoma而只是有点相关的内容(例如在写文章的时候突然开始调查写作软件),灵感。
最后一步就是promote——把其中一些值得更深入挖掘的coto提升为cotonoma。这个步骤并不太适合“写文章”这样有明确结束节点的项目,但很适合做学术研究和学习某项新事物。
以我的理解,如果要写一篇文章,在pin的这一步之后,就可以开始把stock里的coto排成满意的顺序并动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