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金融危机的到来

朋友发给我一条关于卖 ip 做数据的微博,佐证了前一篇文章里的“注意力次贷危机”假设,而且情况更严重。不只是次级贷款出问题(其实相比之下这已经是个小问题,涉及的范围不广),注意力通胀了,很快就是大规模金融风暴。为什么会通胀,当然因为随便增发,是个公司就能印注意力通货——水军,数据。现在已经达到津巴布韦央行的程度。

金融危机的成因:人们对经济的悲观预期。那么,是否可以说现在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预期也很悲观呢?还能相信对任何一部电视剧、一本小说、一部漫画的评价吗?

需要说明,这里的“评价”指的是在注意力本位下所谓的“口碑”,而现在既然注意力通货已经比厕纸还廉价(厕纸最近还升值了),口碑只能立在坟头。这就是为什么昨天说到要重建评价体系。

重建体系,并不是指从此选择另一种通货来代替大众注意力——比如跃跃欲试且已经得到好处和好评的文化专家学者圈子。因为现在印发专家权威的机器也在全力开动了,印出一张又一张连号的空头支票。更何况这架金融机器还是靠注意力经济红利运作的。

如果选择文化权威作为新的通货,势必会重现苏联改制后发生的事:上层人物把公共财产(注意力)预先瓜分一空(用注意力余款把头部文化人炒上去,然后发行文化钞票)。这就叫才出山口组又入马菲亚。

其实,选择哪种通货都一样,只要是市场上能够自行印发的东西,以及注意力通货可以提前兑换的东西,最后都免不了引发信任危机。生活就这样被捣毁了。像电视剧集这类作品,再也无关生活,而只存在不同的消费姿势,相顾无言,唯有充会员。

最后,似乎总是要归结到“取消”某种制度的问题上来。但我想提出的不是取消或废除,而是“解散 (unbraid as well as dissolve)”。解散市场,是指暂时忘了有市场,或把它放到一个更辽阔的空间里去稀释,弱化它的影响力。在此之前,可以重新考虑一下我们要获得什么。情境主义国际曾经设想一种创作者的联盟,其中“每个皆是神,每个都是大师”,以神和巨匠的方式去生活,这样我们就会建立地上天堂。这个联盟当然只有少数人能够结成,所以在此不探讨什么“大多数的幸福”和“怎样找到好的作品”之类无法一概而论的话题,而应致力于为联盟准备一个自由的环境:鉴别并移除现有体制划定的层的束缚,释放这些力量。关键是鉴别,因为在指出束缚时,束缚便应声而解了,好似说出一句咒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