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向长安

东起长安,经上邽至金城,而后过河西四郡,出玉门关,至敦煌,这是东段丝路的一种典型走法。

武帝在忧思与野心的灼烧下辗转西望。彼时张骞还不是威名赫赫的博望侯,卫青只是平阳府中的小小骑奴。长安尚且年幼,西域险仄难穿。

我们似乎应该沿着先人走过的路,从长安出发,一路行至西域,借此怀想汉唐气象如何渡至大漠的另一端。但我们从哪个长安出发呢?

卢照邻的长安玉辇纵横,金鞭络绎。韦端己的长安香尘满街,车马辚辚。可这都不是今人的长安。我们走出长安,已经很久了。

我多么希望自己能从长安出发,或说,从一片紧紧牵系着我的故土出发,领略塞外的风光。塞外苦寒,但并不可惧。因为塞北的风吹不熄名为长安的火焰,祁连的雪覆不住长安纵横交错的街道。春风不度玉门关,可它永驻长安。家乡的概念提供了一种庇护,使人超然物外,免于漂泊。

但长安不是今人的家,它是失落的故乡。我也不是归家游子,只是迷途客旅,踏上千年前胡人走过的路,试图走回诗篇中的长安。

一、准备

西北游的线路不少,其中最经典的当属青甘大环线。我和好友Lynn本也考虑过这么走,但在询问一些朋友的建议后,还是决定自己规划。

青甘环线经停点太多,一周时间过于仓促。且这一路线偏重地理风貌,而有些景色仰赖天气,如天阴时丹霞之美几不可见。

我们不想匆匆忙忙,在地理外也想看些人文,因此最终确定了如下路线:从上海出发,兰州中转至敦煌,再一路东行,走嘉峪关、张掖、天水,至西安返程,也就是逆行丝路,采胡人僧侣进中原的路线。

这两年远的不说,江南八府一州却是走遍了。苏杭锡宁越都去过不止一次。粉墙黛瓦、烟柳画桥精致有余而韧劲不足,就像江南文化。审美疲劳之后,我确实常常想望西北的厚地高天。这种心境,大概与北人陶醉于越女镜心的意象相似,和德拉克洛瓦画《阿尔及尔的女人》也并无不同。

撇开这些不说,南与北也确是不同的。汤圆饺子、甜咸豆腐脑之争岂独在今日?自古以来,南北的情思寄托便不在一端。南方湿润而多情,物产上的富足使人们有余裕追求生活的姿态。南朝乐府,无论写欢写悲,都带着袅袅的情致。比如《华山畿》里的哭,是“啼相忆,泪如漏刻水,昼夜流不息”。因何而哭呢?因相思。

北人也有哀思,也有愁绪,唱出的却是“念吾一身,飘然旷野”,是人生于天地间的孤独。一者是人与人,一者是人与天地。一端在伦理,一端在自然。有这样的差异,也无怪北朝乐府中有这样的歌辞:我是虏家儿,不解汉儿歌。

有疑惑,欲解不得其法,方生不解。疑惑本身便昭示着兴趣。人对异域,总是有向往。我对关陇之行的期待,多少也带着对解谜的兴趣。

前期准备tips:

人少包车不划算,善用省内火车、高铁和大巴就好。六月已经不冷了,虽然昼夜温差大,但冲锋衣不必带,夜间薄羽绒即可。行李越少越好,毕竟几乎每天都要过安检坐火车。我和Lynn打包好的行李都不用托运,不过防晒补水用品和用来隔脏的睡袋内胆不要省。

二、敦煌

到敦煌时,时针已走过晚上八点。敦煌没有辜负它的名字,一轮煌煌天日仍半挂空中。东六区,地方时应刚过晚上六点。

我和Lynn在敦煌宾馆休息了一会儿之后,已是九点多,天色刚暗下来。从敦煌宾馆出发走十分钟,就到了敦煌夜市。因记着朋友的叮嘱(“南方人头几天吃羊肉悠着点”),只喝了杏皮水、尝了羊肉焖饼。逛完夜市,我们提了一小袋李广杏,闻着烤羊的味道,慢悠悠地荡回宾馆。

毕竟第二天要去看莫高窟,还是早些休息好。我们为莫高窟排出了一整天的时间。这也是我们选择自助游的重要原因,如果跟团,一般带看莫高窟只会订B类票,而且不会帮忙预约特窟(特窟是要加钱的,而且开放窟不固定,需要参观当天现场去问)。

在去敦煌之前,我也做了些功课,看了未名中国史丛刊的《丝绸之路与东西文化交流》、《敦煌学十八讲》、《我心归处是敦煌》和两部纪录片。因为在官网上查到开放的特窟是220和217,便也去了解了这两个窟涉及到的经变故事。但我佛教考古的知识到底太少,上午看普窟的节奏又比较紧,虽也觉得有趣,但没有想象中的震撼。

直到下午看特窟,是敦煌研究院的殷老师负责讲解。据说他最近两年主要负责国家接待和学术接待,这次是因为缺人手才临时顶上。本来特窟的参观规定是每个窟不能超过十五分钟,但殷老师第一个窟就给我们讲了四十分钟。 为了保护壁画,窟中不设灯、不许喝水进食、不许拍照。晴天去得早尚可借自然光一睹飞天妙容,否则只能靠讲解老师的手电筒。专程去看特窟的游客,多少明白这些规矩。我们那天去看特窟的,大概七、八个人。而普窟客流量大,很多旅游团进去参观,难免有人拍照。殷老师看到都是不客气地叫人收起来,不收马上请出去。

他对窟里的每一块砖、每一幅画、塑像的每一个细节都如数家珍,梵语也说得很好。当他开始讲解,那种疏离的书生气顿时散去,取而代之的是神姿绰绰的鲜活。终日浸在真心热爱的文化之中,也无怪显得比实际年龄年轻了十几岁。

站在千年前开凿的佛窟里,踩着西夏时期的砖,借着手电筒的一星冷光,昂首望进佛慈悲的眼,耳边是仿佛怕惊扰千佛的低声讲解:“菩萨的本名是菩提萨埵,意为觉己觉他……”

这与在家看图册的体验截然不同。只有站在窟里,看到壁画上面目已然消失的佛,看到被扣去琉璃眼珠的菩萨塑像,我才真正从理性与感性两端同时意识到,这些文物在消失。虽然他们会比我们存在得更久,但终有一天,他们会全部消失。今日所见如此,明年即不相同。

当天开放的四个特窟是321窟、45窟、57窟和275窟,我和Lynn都加看了。321窟建于初唐,南壁绘十轮经变(经变考古也挺有故事的,但偏学术,不赘述),是国内文物中少见的对地藏菩萨信仰的宣扬。

45窟则是一派从容不迫的盛唐气象,其中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侧耳听佛说法的造像十分有名,那雍容的笑意只出现在盛唐。其中的阿难也是我们看的十三个窟里塑得最好的,就连苦行头陀迦叶尊者那沟壑深邃的脸上,都带着温厚的笑。

57窟最出名的是水月观音壁画,被誉为初唐最美菩萨。水月观音身着七层衣饰却仍有出尘之姿,摇曳婀娜又不失威严。这威严感主要来自他半阖的黑眼白瞳,冷色调在宗教画中是不可或缺的。但这竟然不是画师有意为之,而是自然演化。 殷老师说这幅画有修复版,而修复图比不上残画的十分之一。原画也是正常的白眼黑瞳,只是千年来壁画变色剥落,才变成如此颜色,造就了这幅观音像绮丽又冷冽的气质。自然自有巧思,凡俗哪得插手。

275窟是北凉时期的,也是莫高窟中最早的洞窟之一,据说对考古断代比较有意义。主座的交脚弥勒塑像带有犍陀罗风格,主要受古希腊与古印度影响,由此也可见多种宗教文化在敦煌发生了交汇。

275窟的四壁绘有许多佛的本生故事,殷老师问:“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早期壁画中本生故事多,晚期却渐少,取而代之的是经变故事?”有人猜是政治原因,我猜是因为经变故事更容易被接受,好吸纳更多信徒。殷老师说确实是一种佛教本土化,本生故事讲佛本生的苦修,萨埵那太子舍身饲虎式无凭依的牺牲,是很难被当时的人接受的。经变以通俗的方式讲佛经,讲因果,更容易被理解。

其实我们看的普窟远比特窟多,普窟九个,特窟四个。但普窟有走马观花之嫌,特窟很多细节还历历在目。

不过普窟中也有我非常喜欢的塑像:409窟龛下南侧的普贤菩萨。 409开凿于五代,重修于清朝。看了一些清重修过的窟,总体色彩实在无法欣赏。普贤这尊在色彩上也不例外,可若看到他的眼神,别的自然就淡出了。也许是颜料之故,也许是光影巧合,我站在左侧,看到他眼里有一线光,就像回望于我。 说是悲悯也不尽然,菩提萨埵,觉己觉他,人的三世好像都消融在那样了然的目光中。这个时刻无关信与不信。

我对佛学所知不多,未曾读过一部完整的经书,对佛教考古就更不了解了。但我想,确认经变、阐释、断代的工作自有人做。学者有学者的任务,我作为过路的观者,被打动过足矣。在莫高窟,佛不是裹着重重经卷而来的,而是孑然地站在你面前。他笑得宽仁,但仍需仰望。他显得可亲,但实则遥远。可若没有这不可逾越的距离,我们也无法寄托愿景——只有向更高更远处,人才能“寄”与“托”。

我们早上八点出发,参观完特窟之后,已是下午三点。逛完博物馆,就坐车回了宾馆。晚饭在友人推荐的伎乐天风味餐厅解决,一碗鲜亮清爽的古郡黄面下肚,便有力气继续赶路了——我们晚上打算夜宿鸣沙山看星星。

某宝上有帐篷租借服务,但旅行社会附加很多东西,比如晚饭、舞台表演、篝火晚会一类的。我和Lynn都不爱热闹,受不得吵,只想在沙漠里安静待着,订了帐篷后被拉着听DJ沙漠打碟,真是苦不堪言。而且有些旅行社等你到了才说,凌晨上沙丘顶看星星,是要多收费用的,一百一人。我们那晚同行的人闹事,大家差点下不来山。

所以建议自己带帐篷,或者看完星星下来回宾馆。其实星空最好看的时候是凌晨三四点,也可以这个点再进鸣沙山。 后来我问友邻,她说当年就是晚上几个人一起戴着头灯爬上去,不需要旅行社接送。

虽然过程曲折,但星空还是很好看的。城市光污染严重,我从未见过漫天星子。

鸣沙山,已过零点。

站在沙丘顶上,望着皎皎明月,西流星汉,想到莫高窟壁画上的舞伎与飞天,《东科克》的诗句自然涌出:The houses are all gone under the sea. The dancers are all gone under the hill.

敦煌旅游tips:

  1. 敦煌宾馆真的不错,服务好,设计也有意思。大厅形制就是模仿覆斗顶型石窟做的,一楼还有敦煌文创店。旁边是附属的伎乐天风味餐厅,好吃。

  2. 多喝杏皮水,多吃李广杏。

  3. 据说七星楼的羊腿不错。

4.参观莫高窟最好买A类票,旺季提前两三个礼拜上官网预定。官网可以看到开放洞窟,但是一般不准,要到莫高窟门口去问才能准确知道当日开放哪些特窟。特窟预约相关。参观当天,上午普窟看完后,问讲解老师。TA会给你指特窟预约办公室。预约时间是中午12点-12点半。目前还没有涨价,两百加一窟。如果打算参观特窟,莫高窟的预算做在1k5-2k比较合适。

  1. 因为普窟参观完歇大概半小时就去特窟了,所以不可能出去吃饭,请自带干粮……

  2. 如果风大还在鸣沙山露营,不要把帐篷扎在沙漠上,半夜一定会冷醒。有时间可以去瓜州的榆林窟,据说可看度不下莫高窟。

三、嘉峪关

我们在鸣沙山住了一夜,第二天看完日出就坐车去嘉峪关了。这一天主要是补给休息,毕竟前一夜睡帐篷睡不好,到了嘉峪关的酒店,我们第一件事就是洗澡补觉。

据朋友推荐,嘉峪关的小党烤肉不错,烤羊肚用醋,在别的地方吃不到。我们晚上叫的外卖,想必在店里吃更香。中午吃的是面,西北的面真是一绝,筋道爽口,可以盲点。

嘉峪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是明长城的西端口。在酒店休息一夜之后,我们买了景区联票,去了关城、悬臂长城和长城第一墩。其实嘉峪关适合在风雨欲来的天气去(虽然这样可能爬不了长城),我们去的时候是大晴天,晒得人发懵。

关城,远望可见雪山。 进了关城景区,登上城楼,可望见距离我们近三百公里的祁连山脉。虽烈日当空,但吹来的风带着雪的凉意。中午仍然无法出景区吃饭,靠自带水果解决。

悬臂长城始建于明嘉靖十九年,但游客能看到的是1987年重修的。尽管修过,还是比较陡峭的,Lynn为了保存体力没有爬,我一个人上了。事实上长城段很窄,宽度差不多只能容一人通过。我们去的时候人少,一段也见不到几个人影。

悬臂长城也适合一个人爬。爬得愈高,所见疆土就愈广。天之外还是天,山之外还是山。独自站在长城顶上远眺,才明白“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写的是怎样的一种空旷寂寥,也难免生出天地浩大却无以为家之感。陈子昂的调子,犹在耳边。

嘉峪关旅游tips:

  1. 关城、悬臂长城、天下第一墩之间的距离比较远,景区没有直通车,可以到了当地再拼/包车。

  2. 如果要爬悬臂长城,一定要准备好水,最好是1.5L那种……

  3. 祁牧的牛奶和酸奶都很好喝,西北是奶制品爱好者天堂。

2021.6.9

四、张掖

张掖,张国臂掖。到了这里,苍凉感少了一些。

我们在张掖只停留了两天,第一天去看了七彩丹霞。丹霞在游客的双眼中是否好看,取决于天气。那一日天公作美,落日壮丽,照尽鲜丽的丹霞。我们是下午去的,看完落日才走。 第一次在山头看完整的落日,其中滋味难以尽述,推荐亲自体验。

我们住的酒店离张掖夜市不远,回去之后便奔赴夜市。夜市就比较商业化了,但看上去张掖夜市好吃的比敦煌夜市多,尤其兴福葱花薄饼。我们只吃了一点小吃,留着肚子吃正餐。

这里不得不说到卷子鸡。苗氏砂锅卷子鸡,是我回上海之后一直魂牵梦萦的一家店……

卷子鸡,看起来不复杂,就是面卷烧鸡。但西北的面卷非常筋道,加上味调得好,一碗碳水让人快乐无比,从来没吃过那么好吃的烧鸡,大盘鸡也比不上。我没有研究配料,但闻起来有一种淡淡的药香,吃起来不腻。

苗氏人均不高还菜量很大。我们那天晚上只点了两个菜,卷子鸡和羊肉焖饼,吃了两个小时一半都没吃完,剩下的打包回酒店了。

本来第二天我们打算去藏传佛教的重要一站马蹄寺,但按照规划当天晚上就要赶到天水。马蹄寺太远了,时间来不及,于是我们只去了比较近的大佛寺。人不多,清净,走走停停把所有庭院逛完,找个地方坐下来,听檐铎的轻响和远处的鸟鸣,心中是卧佛的面容,无比平静。

五、天水

天水,姜维老家,老杜歇脚的地方。它在西北一片的旅游热度相对低,一去就能感受到,此处旅游业不算发达。

我们定了景区附近的民宿,接近零点才到。民宿主人人很好,这么晚了还说来麦积山石窟景区门口接我们。于是我们从车站出来,直接和司机说,要到景区门口。司机一脸惊恐,大概以为我们是深夜探险队之类的。

从车上下来,湿润的风扑面而来,虽然远不比江南,但比起前半段行程润太多了。在敦煌、嘉峪关、张掖,我和Lynn每天保湿、防晒、大量喝水吃水果,人还是很干。到了天水,有那么一点“走回来了”的感觉。

天水名气不大,但光是麦积山石窟就值得一去。我们最初做旅游规划的时候,别的都能省,只有莫高窟和麦积山石窟是不打算省钱的,能看多少看多少。莫高窟的开的特窟都看了,但在天水,因为时间规划的问题兼之没想到麦积山开了十五个特窟,只来得及仔细看了两个。当时遇到一个女孩,是我们一行人中唯一订了十五个特窟全看的,和她聊天时,她说:“不知道下次来是哪年哪月,不如全看了,看完就要回去上班了。”

进窟之前,先吃了个早饭。外卖是不用肖想的,我打开外卖软件,发现麦积山附近0外卖。于是在民宿主人的推荐下,去了家小店。天水特色很多,我吃了呱呱和酸汤面,后者解暑效果一流。关于天水的小吃,可看企鹅吃喝指南的那篇《天水:大西北藏着一片小江南》。

麦积山爬起来是有些刺激的,虽然有护栏,但记忆中那些通道和阶梯是稍显险仄的。我们请了讲解,先领着一层一层看普窟。最好是事先做些功课,比如我特别想看上过美术教材的147窟。和导览说了一下,她便专门带我们去看了。普窟游览虽有几个定点,但导览也是有一定决定权的,有时某个窟人太多了,ta可能会带游客去另一个人少的窟。147窟开凿于北魏,受犍陀罗风格影响,较唐宋时期更为立体。

看的两个特窟是133窟和44窟。前者名气大,也确实当得起。后者是小窟,名气却也不下大窟。

44窟泥塑开凿于西魏,虽主佛面容有秀骨清相的特点,但已显丰腴之态。佛着一身褒衣博带,由此也能看出佛教汉化的痕迹。据说工匠在塑褒衣下摆时,是先在未干的泥层上敷纱或麻,后再敷一层泥,才能如此逼真。

而44窟的独特之处不止于此。佛像一般是男相,这尊主佛却像是女子,据考证是为了纪念西魏文帝的第一位皇后乙弗氏。

乙弗氏被立为皇后不过五年即被自身难保的文帝赐死,在汉末黄巾至隋末几百年的动荡乱世之中,乙弗的故事并无奇情,自然也不引人注目。她的归宿只是北史上的几行字,而史笔成灰,经不起风吹。可以她为原型的塑像活过乱世,活过盛唐,还会比我们活得更久。看到这尊塑像的人,也短暂地触及了一个乱世中的女人被忽视封存的命运。

六、西安

从天水到西安,只要一个多小时。下车时,真感觉恍如隔世,我们到了长安,北地远去了。

我们在西安待了两天。说实话,一路走下来,相对而言,西安给我们的旅游体验是最不好的。一则打车非常困难,第一天晚上我们从大唐不夜城出来时是十点多,路上挤满了打车的人,并且都打不到车,接驳做得不是很好。二则对大唐不夜城的审美适应不良。三则兵马俑额外请的讲解人很好但似乎不那么专业。

听檐铎也好,夜宿沙丘也罢,和大谢写“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的心境是相似的,心不静才要寻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