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rnstunde: 离开舒适区!

原地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QGlP1rNaDU (有德语和法语版) 时间:2016.12.19 嘉宾:阿兰·巴迪欧

  1. 主持人一开始问了关于事件(Ereignis)哲学的问题,这是巴迪欧提出的学说。什么是事件?他这样解释:事件是一个令人惊异的、异质性的时刻,在这一时刻,新的东西产生了。人往往从结果去评价事件本身——它是鼓舞了人们还是使人们失落。重要的事件是创造出新的可能性的那些,注意,是新的可能性,而不是新的现实。事件开创可能性,事件的后果才创造现实。
  2. 这里主持人和巴迪欧讨论了一个例子,即五月风暴(1968年法国左翼学生运动+大规模罢工)。五月风暴就是一个“事件”,因为它开启了一种新的可能性,即学生与工人联合起来,共同行动以期改变社会。之前从未发生过这种大规模的学生-工人联合,五月风暴前后也有很多类似事件发生。比如美国的反越战运动,大陆的反WG,都是学生与工人的联合。而为什么六十年代末,世界范围内出现了这么多类似事件,是无法解释的。(注:事件理论的神秘主义倾向一直是广受批评的一点)
  3. 接下来谈到了真理发生的程序(Wahrheitsverfahren),只有尽可能开创不同的可能性,才有发现真理的可能。而真理发生的程序究竟是怎样的呢?巴迪欧认为,真理只可能发生在如下四个领域:科学(通过科学理论的创新发现真理)、艺术(通过发掘新形式发现真理)、爱(通过“遭遇”改变个人存在的体验,从而发现真理)与政治(通过改变社会组织形式发现真理)。
  4. 然后讲到了激进左翼绕不开的话题:共产主义。对于巴迪欧来说,共产主义不是一种政治立场,它是一种世界观。共产主义的四条准则是:一,认识到从寡头政治中夺回人类命运是可能的;二,共产主义社会不分工,无论是性别区分还是体力/脑力这种区分,都不应该存在;三,人是可以为人类共同体效力的,不应拘于种族或宗教这些标准;四,state power无需存在。
  5. 讲清了原则,下一个问题是,如何能到达共产主义呢?这是激进左翼哲学家们必须面对但又多数给不出令人满意的解答的问题。巴迪欧给出的方案是这样的:第一点,在政治领域,只有人们先相信一件事是可能的,才会着手做。所以要先通过“事件”制造出一种可能性,让人们看到这些可能性,并产生行动的意愿。第二点,使那些长期被遮蔽的选择浮现出来。人们都知道资本主义带来了不平等,但政客会告诉人们,目前没有别的选择(即使是左翼政客上台,也通常不会兑现上台前的承诺,他们会说现实情况太糟了,我们必须暂时顺从资本主义)但其实存在别的选择,哲学家要让公众知道另一种选择的存在。
  6. 既然方案都有了,为什么共产主义的实现还是那么难?因为传统的意识形态是好接受的,它们固然不理想,但也不要求人去改变,只要保守被动地接受就好。而新的意识形态则很难被接受,因为它要求人们去做些什么改变现状,但具体该做什么,会产生什么后果,又是不明确的。人们害怕未知的东西。所以巴迪欧现阶段的重点是:先让人意识到,我们的确有能力去改变什么,然后在一起来探讨具体如何去改变。
  7. 接下来谈到了巴迪欧当时的新书,是一本给青少年的生活指南。巴迪欧说,希望年轻人过有趣的生活,也就是有创造力的生活。真正的生活不是做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上人,不是做有着完美的Facebook主页的人。真正的生活是这样的:在其中,你可以发现自己身上有一种你不曾觉察的能力。这种能力一般而言只有在关于不确定性的经验中才能发展出来,比如:去爱。
  8. 爱是真理发生程序涉及的四个领域中最容易进入的,真正的爱必然会引起“事件”。因为爱是与某个外在于主体的他者的遭遇,这个过程中会出现两个世界的融合,你要让别的主体进入你的世界,这种体验也许是令人惊惧且充满不确定性的。但若不尝试,则会错失一种可以扩宽甚至改善生活的可能性。
  9. 我们不得不注意到,现代的爱正遭受着不小的威胁。人们可以通过网络交友进入一段新关系,这其中运行的逻辑已经脱离了爱,而与政治逻辑类似。政治是一种集体行为,目的在于相互妥协,达成一致,选择一个折中方案。通过网络征友(也就是先借助算法找出和自己相似的人)也是这样,先借助算法达成一致,关系才有可能开始运作。这不是爱的逻辑,而是政治的逻辑。
  10. 说到政治的逻辑,巴迪欧进一步分析了共产主义的逻辑。共产主义下的共同体中,并非人人相爱或大家必须共同生活。共产主义的本质在于重构社会关系,改变诸如贫-富一类的二元叙事。在共产主义(可以推及广泛意义上的政治)中,要求爱就太过度了。平等是可以在多元性之中实现的,而不是要把每个人变得相同。